Telegram Group Search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opinion/views/2023/08/18/stop-native-speaker-writing-advice-opinion

不要在一昧地追求要写得像「母语者」了,实际上,写作能力和掌握一门语言的能力既相关又并非完全相同,我们也许需要多看看非母语写作者们的故事,以借此去蔽。
笔译目前就不是一个可以满足资深人士回报要求的事情,所以看到大部头的译者名单里有这个院长、那个教授的,基本可以确认实际翻译的一定是那个排在最后的可怜虫。
我其实对「预制」没什么意见,而是对目前预制菜的生产方式以及最终产品的「不健康」以及预制菜所隐含的另一种餐饮行业方法有意见。科技发展到今天,难道还没有什么技术能让健康的食物更「方便」地储存和复现嘛?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1528569/homeless-poverty-cash-transfer-canada-new-leaf-project

Foundations for Social Change 和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进行了一项研究,直接给50位无家可归者7500加元,看看他们会怎么使用这些钱。结果发现:

1. 与大家想象的不同,无家可归者并不一定会乱花钱,受试者更多把钱用到了日常生活所需。有了这笔钱,他们也更快地搬进了稳定居所,并存到了来年需要的钱。(说什么穷人会乱花钱的背后,其实就是认为穷人穷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实就是在推卸社会的责任。)

2. 直接给这些无家可归者发钱,实际上反而节省了社会针对这些人所要支付的福利支出,平均每人可以节省8277加元。(直接给钱经常被批评是无效的,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

3. 研究团队准备扩大实验的范围,看看这些结论是否仍然有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5CypL1XOY
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

Li在前面说到,AI发展的风险关键不在于simulation itself而在于data(不管是人类生成还是机器生成的数据)以及我们是否可以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数据。说她相信的不是某个公司,而是人类集体形成的系统。

后面被问道 what is the biggest thing in AI that nobody's talking about? 的时候,又说I think we should talk more about how we can really image how we use this technology...there are so many ways we can imagine using AI, there are so many ways we can use AI to make people's life better, work better. we are talking about gloom and doom, and the media is amplifying that. I don't think we give enough voices to people who are actually out there in the most imaginary and creative way of trying to bring good to the world using AI.

在AI公司动辄上亿的投入面前,媒体讨论AI潜在的风险,难道不正是形成Li前面所说的 responsible collective system的必要条件么?另外,至少就我的观察来说,我看到最有想象里的AI使用都是那些产品在发布时候的示例(因为用户实际很难实现同样的成果,甚至很多发布本身就存在后期加工的情况),而大多数的用户对AI的使用,都是极其没有创造性的。或者说,大多数人对AI的期待是可以给自己“减负”,而那些负担里恰恰有很大一部分是创造。

另外,对于任何生活在对科技过分乐观的社会里人都知道,当科技的好处如果不经审视,是很容易成为统治的武器的。除了美国的艺术家和农民,Li也许也应该和那些地方的人聊聊。

#AI #STS
In The Flu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5CypL1XOY 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 Li在前面说到,AI发展的风险关键不在于simulation itself而在于data(不管是人类生成还是机器生成的数据)以及我们是否可以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数据。说她相信的不是某个公司,而是人类集体形成的系统。 后面被问道 what is the biggest thing in AI that nobody's talking about? 的时候,又说I think we should…
on a side note: 从美国目前各州的立法我们也可以看到,权利从来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对AI的限制也不是从所谓的公共利益出发的,而是另一些人的利益。真正的区别在于,某些地方反对AI过度发展的利益团体有足够的声音,而另一些地方没有。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4/05/15/raspberry_pi_perpares_to_boot/

树莓派准备上市。几个关键数据:

- 2023年它的营收达到了2.6亿美元,利润也有6600万美元
- 从2021年到2023年,它的销售提升了154%
- 它预估2023年整体潜在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12亿美元
- (出乎意料地)它的购买者中,72%是工业与嵌入行业,只有28%是教育与爱好者。

确实没有想到树莓派的业绩这么好,包括看到这个新闻其实也让我想试试带家里那个去办公室了。
https://restofworld.org/2024/instagram-threads-app-taiwan-protests/

这篇文章介绍了台湾用 Threads来联络社运,里面有个人说到,“It feels like we are starting fresh [on Threads]”,挺好奇为啥长毛象没有产生这个效应呢?(台湾的g0v一直在联邦宇宙里运营着一个蛮活跃的instance)

难道替代twitter的只能是另一个twitter?

我在想的是,去中心化的合适限度是什么?因为显然,完全的去中性化looks a lot like 原子化,而我们对原子化的社会建立链接的困难度已经有所认识了。

我们要如何保持有效而通畅的联络,同时保持独立?
https://weibo.com/5992829552/OfEDSr1N1?pagetype=profilefeed

河森堡将「人类和DAN模式的ChatGPT谈恋爱」与「甲虫和玻璃瓶交配」类比,认为「从本质而言,甲虫和玻璃瓶子交配,人类对着一串01信号发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之前人类一直自认为其内心情感是高深莫测难以琢磨的,现在发现也不过如此,照样被AI冲烂。」

我觉得他的类比挺acute的,只是我会想要补充一个context,就是现在的人其实挺不像人的。
2024/05/31 04:04:5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